尊敬的陈吉宁书记、龚正市长,
尊敬的谢啇真行长,
尊敬的王江副主任、潘功胜行长、吴清主席、朱鹤新局长,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稳定增长面临诸多挑战。本次论坛确定“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必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凝聚更大共识、汇集更多智慧。
上一届陆家嘴论坛召开时,金融监管总局刚刚挂牌。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做好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各项工作。总局系统机构改革稳步实施,“四级垂管”监管架构正式形成,监管制度建设全面提速,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序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逐步收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在此,我谨代表金融监管总局表示衷心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持续展现出“稳”的底气、“新”的活力、“大”的潜力、“强”的韧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经济兴,金融兴;金融稳,经济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都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有所长,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必然各展所长。上海是中国现代保险业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保险业百年沧桑巨变。借此机会,我就保险业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谈三点初步的认识。
一、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有可为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保险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连接各行各业、关系国计民生,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的有力手段。保险源于互助共济、风险共担,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念,与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天然契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保险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筑牢经济安全网,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韧性、增强市场活力、对冲周期影响,离不开强大的现代保险业。从金融结构看,保险业资产仅占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的7%,而国际平均水平在20%左右。加快发展保险业,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从资金供需看,保险资金久期长,具有跨周期属性。壮大保险资金,有利于培育“耐心资本”、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从保障范畴看,保险保障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和丰富,与时俱进树立大保险观,能更好地为经济稳健运行提供有效缓冲和风险屏障。
二是筑牢社会保障网,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增强社会保障的均衡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通民众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保险,有些人可能没有存款积蓄的习惯,但一般都会购买保险。在实施健康中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过程中,人民群众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要求不断提高,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正在加快释放。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居民储蓄率较高,发展养老健康等保险保障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三是筑牢灾害防护网,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类灾害易发多发。从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到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安全事故,保险业通过分散风险、及时理赔、推动预防,能够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提高全社会整体抗风险能力。从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保险业在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完全有潜力、有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二、找准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
保险业要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必须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奋力写好“五篇大文章”的保险篇,切实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一是聚焦创新发展,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我们将推动保险业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完善“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机制,更好发挥集成电路共保体作用。加大保险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创业投资等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推动新能源车“愿保尽保”,鼓励保险机构加强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方面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二是围绕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目前,农业保险为1.64亿户次农户提供保险保障,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达到12亿人,保险业积累的养老准备金超过6万亿元、长期健康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2万亿元。我们将推动加快补齐第三支柱短板,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提高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针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量身打造保险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三是着眼安全应急,持续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去年京津冀等地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保险业早赔快赔、应赔尽赔,全力帮助受灾群众和经营主体渡过难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年初,全国首单全灾种的综合巨灾保险在河北正式落地。我们将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指导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做好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加快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责任保险,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损失补偿和事故预防功能,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助力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三、深化改革增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看,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以改革增活力、以发展解难题,推动保险业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一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实现降本增效。我们将推动保险业坚持内涵式发展、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引导保险机构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产品供给,完善保障服务,推动供需更加适配。下大力气改革销售体系,开展保险中介清虚提质行动,持续推进“报行合一”,全面深化银保合作,探索优质非银金融机构保险代理试点,持续提升销售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便利化水平。
二是深刻把握发展规律,强化资产负债联动。去年,我们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优化偿付能力风险因子,取得积极成效。我们将强化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推动保险机构坚持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探索开展长周期考核,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我们将加快推动健全金融法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出台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优化保险机构布局,加快高风险机构改革化险。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坚决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宣传普及,提升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引导保险机构精心呵护行业信誉,让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成为保险从业者的行为准则和自觉遵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塑造可信赖、能托付、有温度的保险业良好形象。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指导金融机构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稳健经营。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金融市场,我们真诚欢迎更多外资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实现更好更大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海在金融业改革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年前,我们在此正式启动了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近期,我们将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及相关产品,放宽临港新片区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鼓励中保投资公司在沪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功能,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落地。今后,我们将推动更多金融开放举措在上海先行先试,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