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

办公厅副主任 张忠宁


张忠宁: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国银保监会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发展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有我们媒体朋友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肖远企先生,他现在是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陪同发布的还有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正局长级)丁晓芳,财险部主任李有祥。下面先请刘志清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统信部副主任 刘志清


刘志清: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向好态势,今天上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表明我国经济稳定恢复。金融支持对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银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经营和生活,充分挖掘新动能和新的增长潜力,同时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银行业保险业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


一是资产和业务保持稳健增长。一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329.6万亿元,同比增长9.2%。总负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9.2%。保险业总资产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银行保险机构资产增速合理适度,既有效满足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需要,也避免过快增长加大金融杠杆。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主要业务实现稳健发展,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9%,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7.8%。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继续保持适度增长,为经济恢复和保市场主体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约1.7万亿元,为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提供有力支持。一季度末,保险业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28.7%。一季度,保险累计赔付支出3951亿元,同比增长30.4%。


三是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81.5%,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41.8%,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稳定增长。


四是保持较强风险抵御能力。一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4399亿元,拨备余额达到6.6万亿元,银行通过发行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1800多亿元。一季度末,银行业拨备覆盖率183.8%,贷款拨备率3.5%。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7%,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6.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4.3%,均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5%,实现了正增长,为保持合理的资本补充和风险抵御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的靠前指挥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扎实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开创银行保险监管工作新局面。谢谢大家!


张忠宁:

谢谢刘志清副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务必介绍所在媒体名称,因为我们有一个文字直播。


新华社记者:

您好,我是新华社的记者。刚才刘主任介绍了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的基本情况,能否具体解读一下?特别是信贷运行的特点,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哪些领域?谢谢。


刘志清:

谢谢你的问题,现阶段银行信贷是我国实体经济融资的主渠道,所以大家分析形势的时候比较关心银行业信贷投放的变化情况。作为监管者,我们主要关注信贷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一是信贷总量增长的平衡性,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二是信贷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看信贷是否投向实体经济最有效率、最急迫需要的地方。三是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就是如何控制好信贷的风险。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目前情况看,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项资金增长合理适度、效率显著提升,较好满足了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需要。


一是信贷增长平稳适度。推动银行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适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增速为12.6%,在去年较高基数上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延续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增长、市场主体恢复经营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倾斜。一季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2万亿、4002亿、1.2万亿。一季度末,科学研究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2%、18.7%,远超各项贷款增速。加大对绿色环保领域的资金投入,去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近12万亿元。信用贷款规模扩大,一季度末同比增长20%。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速进一步下降,一季度末降至12%,为八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继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三是债券投资继续增长。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加大对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及企业债券融资等的支持。一季度末银行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余额达到69.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前瞻监测评估各类潜在风险,推动银行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法足额提取拨备,通过适度利润留存,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种渠道补充银行资本,增强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保持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减,推动银行全年不良贷款处置总体多于去年。指导银行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密切监测有关企业经营风险变化情况。稳妥应对部分大型企业债务风险,通过成立债委会、实施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方式有序化解风险。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落实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科技自立自强、先进制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 肖远企


肖远企:

刚才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刘志清做了比较详细的回答,我再补充回答一下。关于一季度还有去年信贷增长的情况、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情况,前段时间央行也发布了这个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这一两年出现疫情以后,西方国家都在搞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搞非正常的货币政策,进行强烈的刺激。但是我们没有,我们还是实行比较正常的货币政策,央行资产负债表略有增长,不像西方很多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而且我们最后还是保持了银行的信贷、社会融资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GDP的增长保持基本一致。可以说,我们统筹抗疫和复工复产力度并没有减少,金融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既支持了抗疫以后复工复产,同时也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力刺激,我觉得有很多原因。从金融方面,可以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过去我们治理影子银行为信贷增长提供了一个很宽裕的空间。我们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一直把治理影子银行作为重中之重,大家可以看到同业投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理财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类信贷业务经过治理以后都有大幅下降,最近有评级机构发布报告,讲我们治理影子银行保持了定力,而且到现在为止也在坚守。这是很重要的条件,是我们实现正常的货币信贷政策很重要的条件。


第二,过去这几年,我们每年都处置2—3万亿元不良贷款,去年处置了3.02万亿元不良资产,2018年、2019年都在2.4、2.5万亿元这样的规模。这些年加起来不良贷款处置规模超过12万亿。不良贷款处置以后一定有新的信贷、新的资金去填补,我们在计算总的贷款余额的时候要把这个回填,实际上我们每处置一个单位的不良贷款就相当于腾出了新的一个单位的贷款空间。所以,处置不良贷款的力度加大可以说有一箭多雕的作用。首先,化解了银行信用风险,通过各种途径把不良贷款处置掉以后,银行的信用风险大大得到缓释。其次,使信贷增长有了新的空间,为国民经济快速的恢复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们很注重发展债券市场、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仅从债券市场来讲,过去几年,企业债、地方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金融债等都有比较快速的增长,银行当然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主体,增长比较快的债券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社会融资规模中除银行信贷以外,债券是第二个主要品种,占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了。


所以,综合这几个方面,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来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力度没有降低,反而有提高。同时,我们避免了搞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非常规的信贷刺激,避免了可能带来的负作用。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经验和体会。我就补充这些。


张忠宁:

谢谢肖主席。下面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您好,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普惠部丁主任。我想问一下关于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这方面,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增强金融普惠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对这个普惠金融包括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要求,我想问一下,今年银保监会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政策和目标?谢谢。


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正局长级) 丁晓芳


丁晓芳:

非常感谢您对普惠金融工作的关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们银保监会正在会同相关的部门研究制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具有适应性、可持续、高质量的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系,今年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文件已经下发,相信各位记者已经看到了。我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提效。一是金融供给增量方面,总的目标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继续实现增速、户数“两增”,其中五家大型银行要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要继续稳中有降。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66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1万亿元,同比增速33.8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21.39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740.04万户,同比增加531.75万户。其中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55.78%;一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6%,较2020年下降0.28个百分点。二是优化结构方面,继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投放,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要高于2020年。今年一季度,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7.91万户,比去年同期多增3.75万户。三是机制和能力建设方面,继续深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银行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中,普惠金融类指标比重占比要不低于10%;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要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不少于50个基点的优惠。进一步细化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和不良容忍度要求,同时,综合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服务,使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四是发挥保险增信保障功能方面,进一步探索面向小微企业的保单融资产品,稳健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第二,强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是优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体系和机制。鼓励银行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鼓励21家会管银行给予普惠型涉农贷款不低于75个基点的内部转移定价优惠。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分支机构绩效考核当中,乡村振兴相关指标考核权重不低于10%。二是加大涉农信贷的投放力度。银行业要实现同口径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农发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的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截至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9.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27%,农户贷款1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7%。三是进一步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力争到2023年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也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完善区域内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进一步破解涉农贷款“缺信息、缺信用”的难题。四是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我会正在积极配合财政部研究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


第三,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到去年末,银行业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100多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可以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过渡期,我们将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努力实现“四个增长”:一是脱贫地区的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二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增速高于所在省份的贷款增速,三是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加,四是脱贫县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稳中有增。3月初,银保监会等四部委已经联合印发了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文件,下一步我们还将研究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政策的支持,对脱贫地区继续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支持各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推动开展防止返贫的保险。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张忠宁:

谢谢丁主任。下面继续提问。


中国证券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证券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财险部李主任。我想问一下车险综合改革已经推行半年多了,人民群众非常关注,请问目前成效如何,是否达到了政策预期的效果?谢谢。


财产险部主任 李有祥


李有祥:

谢谢刚才这位记者的提问。的确车险改革社会关注度非常高,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于财产保险市场改革发展特别是车险改革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去年9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车险综合改革。前些日子我们专门召开了车险综合改革半年工作会议,相关新闻大家也看到了。今天我还是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情况,应该说改革实施半年来,车险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降价、增保、提质”阶段性目标初见成效,基本符合我们改革预期。具体来看,呈现三方面特征:


第一,降费让利超千亿,消费者获得感明显增强。车险综合改革让消费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截至到3月底,消费者车均缴纳保费较改革前降低689元,降幅达到20%。根据这个数字我们测算下来,从去年9月19日改革以来到现在,全国车险消费者为此减少保险支出超过1000亿,达到1047亿,应该说这个幅度还是相当大的。同时,商业车险平均无赔款优待系数(NCD系数)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52,新车自主定价系数从改革初期的1.034下降到目前的0.975,许多驾驶习惯好、出险频率低的低风险车主享受到了更多的保费优惠。


第二,赔付水平大幅提升,保险保障程度明显增加。按照车险综合改革设定的目标,半年来车险综合赔付率水平由改革前的57%,升至今年3月末的71%,大幅上升14个百分点。车险的保障程度明显增加,交强险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保障水平由改革前的12.2万提升到20万。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提升44万元,由89万元提升到133万元,其中保额100万及以上的保单占比达到91%。车险赔付增加、保障程度提高,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费用水平大幅下降,车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此次改革我们还是采用了釜底抽薪的有力举措,从根本上压降高费用的空间。到3月底,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7.5%,同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中,车险手续费率为8.2%,同比下降近7个百分点,个别省市下降的更多,比如浙江车险手续费率低至5%,这已经是历史上最低的水平了。车险业务及管理费率为19.4%,同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同时监管保持高压态势,我们接连召开主要公司的监管座谈会、各银保监局的指导会,对市场异动的公司下发监管提示函,以及近期我们正在开展靶向检查,有效遏制高定价、高手续费等粗放经营行为。


回顾半年来的改革实践,也结合社会、行业包括消费者的反馈,个人感觉改革突出了“三个体现”、实现了“三个推动”。


“三个体现”:一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消费者获得感明显增强。截至今年3月,前面讲了车均保费基本下降了20%,大约89%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其中降幅超过30%的占比达到63%。有些省市获益群体比例还要高,比如浙江有95%的保险消费者车险保费是下降的,广东这个比例差不多是92%,改革让广大车险消费享受到了更多的保费优惠和改革红利。


二是体现了勇于自我革命的改革精神,全面推进车险综合改革。此次改革既涵盖大类的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又涉及具体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还涉及推进车险服务、车险市场和车险监管改革,是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领域全方位、综合性的自我革命。


三是体现从严监管的监管理念,切实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全面加强和改进车险监管,指导各银保监局综合运用“回溯机制、检查机制、反垄断机制”三大机制,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三个推动”:一是推动了车险产品的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此次改革我们大力推动行业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服务资源的投入,研究推进基于使用行为定价的保险(UBI保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等新产品创新开发,丰富市场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是推动行业转变观念,促进财险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此次改革有效倒逼了公司转变传统的“车险独大”的经营思想。3月份车险市场份额占比为47.73%,同比下降达6.12个百分点。


三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促消费金融支持力度。此次改革车险行业通过扩展保险责任、降低保费水平、丰富产品供给多种形式,为消费者减少车险保费支出,支持消费者扩大在其他方面的消费需求,这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我们保险业的力量。


当然车险综合改革还在进行之中,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初心、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引向深入,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谢谢大家。


张忠宁:

谢谢李主任。继续提问。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您好,我是第一财经电视的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提给肖主席。从去年保险公司业绩来看,各家公司都已经提高了自己在股权投资、另类投资的比例,有的收益增加的也不少,其实资本市场对一二级市场保险资金有很多期待,请问监管层是否会顺应这种期待,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