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非法中介降息转贷 掉入骗贷陷阱违规违法

近期,不少客户接到中介公司的营销电话称“银行降息”,可以把年利率5%-6%的房贷转化为3%-4%的经营性货款。只要征信没有问题,有房贷就可以办理。引导客户把手里的房贷转化为经营贷,可以节省数十万元的利息。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呢?降息贷款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呢?

据了解,中介公司所谓的货款降息,不仅有高额的手续费,还有政策和法律的风险。降息货款的实质是把期限较长的等额本息的房货,转化为 1-3年先息后本的经营货。客户需要先把原来的房贷结清后,重新在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情况一:第一个陷阱高额过桥资金利息。过桥资金按天计息,利率通常为千分之一。办贷前,中介称货款很快申请下来,但现实中总会有客户意想不到的情况,随后放款一拖再拖,过桥资金的利息也一滚再滚。第二个陷阱金融服务费。如果一切顺利,贷款审批通过了。那么第二次收费来了——金融服务费。银行规定贷款要进行受托支付,即不能打进借款人自己的账户。这时中介会提供一个收款方账户,并承诺第三方收到贷款资金后再把钱打进客户的账户,收取贷款金额的 1%-2%作为服务费。这时如果客户遇到黑心中介,贷款资金就不会再转给客户,钱也就被卷走了。

情况二:客户的中介还算有职业操守,没有卷走货款资金。可是在放款之后一旦银行发现违规行为,会立刻要求借款人在短期内还清所有货款。如果无法还清,超过一定的期限便会走起诉流程,拍卖房产。最后结果是利息没有节省到,还付了高额手续费,个人征信受影响,房子也要被银行拍卖。

情况三:客户有真实经营背景,银行调查起来合法合规,到期还款的时候也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归还贷款。与房贷几十年的贷款期限和已知的浮动利率不同,经营贷贷款周期短,续贷时还会再次审查资料及重新定价。现在的低利率只是暂时的,以后也有上浮的可能。一旦两三年后出现经营贷利率上浮的情况,不但没有节省成本,还是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了。

警示:中介降息置换贷款是陷阱,手续费高、还款周期短、货款无保障。找中介包装经营货最严重的后果,并非金钱或个人征信的损失,而是有“牢狱之灾”。如果借款人和货款中介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存在弄虛作假的行为,又给银行造成坏账,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罪,银行可以报警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司法解释,骗取贷款金额在 100 万以上,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在20万元以上就可以立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