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涪陵金融监管分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风险提示


近年来,涪陵金融监管分局在处理金融消费者投诉举报过程中,总结一批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高度警惕各类套路,做好风险防范。


恶意投诉不可取

张某某企图逃避在某银行的合法贷款债务,频繁恶意多次投诉。上百次拨打该银行投诉电话,并拒绝与银行机构协商还款,先后46次拨打监管部门投诉电话,意图通过监管部门施压以逃避银行催收。债权诉讼阶段,拒绝参加法院组织的诉前调解,并向市司法局恶意投诉区法院调解人员。经审理,债权债务事实清楚,法院最终依法判决张某某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罚息,同时承担诉讼费用。

风险提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勿受怂恿企图通过恶意投诉等手段逃避合法债务。


退保中介不可信

某寿险公司客户郑某,在短视频平台关注到可以委托“法律援助”办理全额退保,郑某与其联系沟通后提交自己的身份证等信息给对方并通过微信转账12000元,对方通过微信将郑某拉进一个5人微信群,群内包括“法务”、“法务助理”、“负责人”、“法律援助”。群信息让郑某拨打该寿险公司投诉电话、金融监管投诉电话等,并让郑某携带家属到该寿险公司“闹事”。

经该寿险公司核实,郑某所购买的保单有多次理赔记录,销售人员未发生相关的违规行为,因此未通过郑某保单全额退保的诉求。郑某继续向微信群“法律援助”咨询的时候,群里的全部人员退群消失,郑某损失金额12000元。

风险提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要轻信“代理退保”、“代理索赔”等虚假承诺,避免自身合法利益受损。此外,个人信息保护至关重要,切勿将身份证等信息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恶意使用或非法贩卖,给自身安全埋下隐患。


贷款中介套路多

某客户在购买商铺过程中,听信中介一面之词,认为投资商铺一本万利。因资金不足,按照贷款中介建议,隐瞒真实贷款用途,以从事经营为由向某银行贷款695万元用于购买商铺。贷款过程中,中介收取各类费用共计178.44万元,其中助贷服务费13.9万元,商铺中介佣金50.9万元,中介渠道费104.25万元,其他费用9.39万元。事后,客户发现商铺备案价格远低于抵押贷款评估价格,才发觉自己受骗,于是找到中介要求予以解决。但中介已人去楼空,留下695万元贷款及利息等待客户归还。

风险提示:选择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咨询办理贷款,请勿轻信中介片面之词。切记不要听信中介宣传的贷款利率低的说辞,中介信贷成本除了利率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