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庆银保监局出台《关于为群众办实事普惠金融十二项措施的通知》,明确2021至2023年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和惠民让利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通知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整合银行业保险业优惠政策,围绕解决小微企业、“三农”融资和基础金融服务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12条举措,从保障增量金融供给、促进资金对接适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基础金融服务、完善普惠长效机制等方面全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通知结合全市重点工作,推出加强和改善普惠金融的五大工程:一是着力实施“首贷、续贷、信用贷”扩面工程。进一步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实施期限延长到2021年底,做到“应延尽延”。进一步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产品开发和推广力度,持续提高三类贷款的业务比重。大型银行要将小微企业“首贷户”占比纳入内部绩效指标,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地方性法人银行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投放,确保2021年信用贷款增速高于2020年。二是着力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资金链“链接”融合工程。组织开展“百行包链助企”专项对接行动,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强与行业、产业主管部门对接,配合梳理全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图谱,探索由企到链、沿链对接、包链服务、银链共生的新路径、新模式,提高信贷资金适配性、风险识别精准性和金融服务综合性。各级银行机构要建立行长定链包抓、客户经理定企包干、产品服务定制包供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一链一策、一企一策”量身适配金融服务,促进大中小企业、内外贸循环、产供销配套各环节协同发展。重点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尤其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技术,参与“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的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支持,助力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三是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示范工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倾斜和创新,确定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示范点名单,因地制宜分类制定金融支持政策。四是着力实施乡村信用升级工程。拓展涉农信贷增信方式,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自然资源产权等抵押融资,扩大大型农机具、设施农业、养殖圈舍、生物活体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发挥农业保险保单增信功能,依法合规开展农产品仓单、农业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完善对逃废债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多措并举化解农村各类信用风险,持续净化农村信用环境。五是着力实施金融服务暖心工程。着眼基层金融服务“痛点”“弱点”“盲点”,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服务下沉。统筹好实体网点和数字技术两种方式,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人工服务、远程服务和上门服务。创新金融知识宣传及金融消费者教育方式,推动地方政府在有条件的乡村和社区建设金融知识宣传阵地。持续规范金融服务价格,杜绝违规收费行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对普惠金融客户主动减免服务收费。
通知明确要重点补强金融服务弱项,调动银行业保险业的服务资源和力量,开展数字乡村普惠金融推广行动和“百行进万企、万企兴万村”专项对接行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改进涉农金融业务审批技术和风险管理模型,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准确“画像”,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金融资源向“三农”精准“滴灌”。支持保险机构探索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远程视频等科技手段,开展线上承保理赔工作,提高农业保险的数字化、智能化经营水平。组织辖内涉农银行保险机构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和走访活动,力争在2023年底基本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
通知要求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要增强风险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良性机制和普惠金融信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要不折不扣落实“普惠金融类指标在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中权重占比10%以上”,“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内部转移定价(FTP)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等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依法合规的核销、转让等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有关监管政策规定,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开展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和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单户转让。